后排阵容的核心在于平衡输出与生存能力,同时需兼顾兵种克制与将领技能搭配。后排通常以弓箭手、谋士或骑兵为主,需优先选择高攻击、高暴击或群体伤害型将领,例如黄忠、貂蝉、周瑜等。这类将领能有效压制敌方前排,但需注意其防御属性较低,需通过装备或辅助技能弥补。兵种选择上,轻弩兵、投石车等远程单位是后排标配,但需避免被敌方骑兵突袭,因此需搭配步兵或控制型将领保护。
后排阵容的科技研究重点应放在弓科、骑科及生铁、盔甲等防御类科技上。弓科提升远程单位伤害,骑科增强机动性,而生铁和盔甲能弥补后排脆弱的防御短板。技能升级顺序需优先考虑群体伤害或增益类技能,例如烈弓连环计等,确保后排能在短时间内打出爆发伤害。将领加点方面,若追求极致输出可主加武力,但需保留部分点数分配给统率以提升带兵量,避免被秒杀。
后排阵容的站位需根据敌方阵容动态调整。若敌方前排为高防御步兵,后排应集中火力优先清除;若敌方有突进型骑兵,则需将控制型将领如诸葛亮、司马懿置于后排侧翼,利用技能限制敌方移动。战斗中需密切关注敌方技能释放时机,适时使用沉默眩晕等控制手段打断敌方关键技能。后排单位需避免密集站位,以防被敌方AOE技能覆盖。
资源分配上,后排阵容对装备依赖度较高,需优先锻造攻击类武器如天子剑穿云弓,并镶嵌暴击、命中类宝石。辅助型装备如孙子兵法可提升技能效果,适合谋士类将领。资源有限时,应集中培养1-2名核心后排将领,避免分散投入导致整体战力不足。联盟战中,后排阵容需与盟友前排配合,利用集火指令快速击溃敌方关键单位。
后期发展中,后排阵容需逐步替换低成长将领,优先获取红色品质或君王将,例如献帝、曹操等。这些将领自带高额属性加成和专属技能,能显著提升后排输出上限。需通过练兵符加速士兵经验获取,确保兵种等级与将领匹配。若遇到高防御阵容,可考虑混搭破甲类技能或兵种,例如重弩兵或攻城车,以突破敌方防线。
V5版本的后排阵容需注重攻防平衡与战术灵活性,通过科技、装备、技能的多维度优化,才能在国战与副本中发挥最大价值。